南宫普彤寺小记
河北省南宫市是中国佛教的发祥地,座落于南宫市北旧城的普彤塔寺是佛法西来中国佛教的最早建筑。普彤塔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(公元67年),距今已有1940年的悠久历史了,是名副其实的“中国佛教第一塔寺”。
汉明帝刘庄更始二年(公元24年),被占据邯郸的王郎追杀,到南宫时遇到大风雨,在路旁空舍对灶燎衣,休兵整戌,遇一长者,指点其到信都(今冀州市)郡治,自此后,刘秀取得了第一座归属自己的城池,后来,转战河北,取正定、陷元氏,占邯郸,成为一代帝王。
为纪念在南宫的奇遇,遂修建“大风亭”,以标示此处为东汉王朝的“福地”。汉明帝永平十年,刘庄派往天竺寻求佛法回朝的汉使蔡愔、秦景,会同天竺高僧摄摩腾,竺法兰在其遇难呈祥之福地--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寺。至唐贞观四年,大耳禅师重新修建,成为南宫十景之一。
后经历年兵火战乱,衡漳河水泛滥,县城淹没寺毁,只留普彤塔一座。
一九八四年,从海外归来的爱国高僧弘公上人受中国佛协的推荐,对普彤寺全面恢复建设,至今普彤寺已成一座寺规完善、班执齐备、集僧才培养,佛学教育、大型弘法,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佛教寺院。
弘公上人于2004年11月11日圆寂,其一生精于律学,受持净戒,专弘戒律,著书言教,兴办慈善,救助疾苦,扶持贫孤,毕生心系祖国统一,爱国爱教,为构建和谐社会不懈努力,深受民众敬仰。